期货配资吧 赚钱是分层的: 这就是你又累又穷的原因

发布日期:2025-03-29 23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期货配资吧 赚钱是分层的: 这就是你又累又穷的原因

财经大学教授李国平曾说:“想要积聚财富,单靠努力是不行的期货配资吧,你得看懂赚钱机会背后的逻辑。”

有些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,兜里却比脸还干净;而另一些人,钱却追着他们跑。赚钱是分层的,一个人干得累不累、赚得多不多,就看他处于什么层次。

01 体力劳动:最底层的赚钱方式

钢铁大王卡耐基曾在纽约街头散步时,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。年轻人请教卡耐基,如何才能变得像他一样富有。卡耐基建议他用一年时间学习建筑学,并承诺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。然而,一年后,年轻人并没有来找卡耐基,而是跑去码头做了散工。

这个故事让人不禁惋惜:一个人或许能通过体力劳动换取温饱,但永远无法通过体力劳动实现逆袭。劳心者役人,劳力者役于人。吃苦受累,不一定是向上的推力,也可能是向下的牵引力。

20世纪90年代,美国提出了“Working Poor”(穷忙族)的概念,指那些每天劳碌奔波,却只会出力气、不会思考的人。纪录片《穷忙族》中的青年小山,从保安公司离职后,一直在打零工。尽管他身兼多职,但四年下来,赚到的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。他无奈地感叹:“再怎样拼命干,依旧得不到安定生活。”

许多人为了生计,像陀螺一样打转,却陷入了“越忙越穷,越穷越忙”的死循环。单纯吃体力的苦有用,那如今的首富只会是一头拉磨的驴。那些能赚到大钱的人,靠的是技能、资源、认知,而不是埋头苦干。

02 技能层次:打磨自己,成为稀缺资源

张艺谋的《满江红》海报上的“满江红”三个字,豪放之气扑面而来。很多人好奇,这三个字出自谁人之手。

2007年,张艺谋在一家餐厅吃饭时,被墙上的书法作品吸引。他多方打听,得知这幅作品出自刚毕业不久的许静。从此,许静成了他的御用书法家,身价蹭蹭上涨。

有人觉得许静运气好,但运气的背后是实力。许静4岁开始练习书法,九岁那年,她看到《多宝塔碑》时甚至吐了。她说:“练太多了,大脑还没来得及反应,小脑先反应,就吐了。”

正是那些年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,才让她有机会被人赏识。许静的经历告诉我们:有多大本事,就能吃多大碗饭。努力把技能打磨到极致,成为那20%的稀缺资源,这才是普通人的变富秘诀。

03 资源层次:人脉是最好的资源

咨询师理查德与投资人格雷格在《破圈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扎心的问题:你为什么那么穷?

他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社会实验。2000年,巴黎大学举办了一场“创业游戏”。1000名参与者被分配同样的原始资金和赚钱技能。然而,仅仅两周后,“二八定律”开始显现——20%的人赚走了80%的钱。

那80%的失败者,都有一个共同点:他们厌恶社交,宁愿花大力气寻找信息,也不愿向专业领域的朋友请教;他们排斥合作,宁愿试错,也不愿寻求外部帮助。结果,孤军奋战到最后,只能以失败收尾。

理查德与格雷格揭开了财富的答案:人脉,就是最好的资源。人脉不通,许多路就不通。你找不到的机会,朋友可能为你争取到;你想不通的问题,别人那里可能有答案。

在北京做记者很容易发大财,因为认识的圈子广,积攒的资源多。摩拜的胡玮炜和YY的李学林,都是通过人脉资源实现了财富的跃迁。独木不成林,单弦不成音。那些能把关系网织密的人,往往能拥有更多的赚钱信息与渠道。

04 认知层次: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

洛克菲勒曾说:“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,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。”口袋里的钱,是脑袋里认知的变现。

张一鸣在门户时代就意识到“信息找人”的重要性。他写了一个软件,自动搜索火车票并通知他。半小时后,他成功买到了票。这种颠覆性洞见,让他后来利用推荐算法打造出了自己的商业版图。

一个人的认知边界,就是财富的边界。这是一个“认知为王”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竞争,不再是努力程度的较量,而是对事情的理解力和洞察力。

马斯克在回答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提问时,提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是“给头脑花钱,读很多的书”。他涉猎科幻、哲学、宗教、物理、工程学、能源等领域,正是这些知识让他拥有了独特的商业洞察力。

结语

企业培训师刘丰说,人在财富面前有两重境界:第一重,拼命挣钱,用生命能量交换财富;第二重,吸引财富,用智慧让财富向自己靠拢。

以前我笃信,埋头苦干就能挣到钱。现在才明白,这是最低层次的赚钱方式。高层次的人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修炼技能、提高认知上,到了一定时候期货配资吧,钱自然会流向自己。